謊報“軍情” 隱瞞真相
——評《求是》第13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圖表》
劉 曉 鐸
《求是》第13期發表了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經濟社會發圖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以下簡稱《圖表》)。我認為這個《圖表》是隱瞞真相,謊報“軍情”。
這里的重點是探討經濟發展的有關數據,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用平均數掩蓋不同階級收入的巨大差別
《圖表》說: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絕對數171.2元,2020年為32188.8元,年均增長8.2%。按照這個數據,我國勞動人民真是生活在一個“極樂世界”,幾十年來每年人均收入增長8.2%。事實真是這樣嗎?不!這個統計數據嚴重歪曲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掩蓋了經濟發展的階級對立。
李克強總理2020年5月說,我國現在還有6億人口月收入在1000元,就是說這6億人口的年收入只有12000元,遠遠低于國家統計局提供的2020年人均32188.8元的水平;而另一方面,我國又存在著馬云等一小撮擁有大量財富的富豪。“-----馬云蟬聯了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榜首。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中,馬云的財富增加了800億元,相當于365天,每天24小時,每個小時都凈賺913萬元,時薪都已超過上市公司高管年薪。馬化騰緊隨其后,過去一年每小時凈賺579萬元,排名第二。許家印排名第三,財富1981.0億元。其他進入前十的有楊惠妍(1769.2億元)、孫飄揚/鐘慧娟(1738.8億元)、何享健家族(1652.7億元)、王健林/王思聰(1381.5億元)、黃崢(1368.4億元)、丁磊(1245.5億元)、張勇/舒萍(1172.1億元)。”(引自《重磅!2020年中國最有錢的500 人終于公布》搜狐)《圖表》抹殺我國居民財富的這種巨大差別,用人均32188.8元的平均數表現當前居民的收入水平,說明幾十年來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長8.2%,符合實際嗎?這是真正共產黨人統計出來的數據嗎?用平均數掩蓋社會各階級之間收入的巨大差別,是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本能,我們共產黨國家的統計局怎么也采用這種方法統計呢!這不是隱瞞真相、謊報“軍情”是什么?
二,用平均消費支出抹殺兩個時期消費內容的巨大不同
《圖表》說:“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1978年的151元,增加到2020年的21209.9元,年均增長7.5%。”按照統計局的數據,我國人民的消費水平直線上升。這種數據符合實際嗎?不符合實際!這里還不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發行由1978年的212億,增長到2020年的8萬4千億,大量發行紙幣,造成通貨膨脹的因素沒有辦法科學地比較,特別是毛澤東時期與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消費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兩者根本不能直接對比。
毛澤東時期群眾購買的消費品,與改革開放以來支出費用的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
毛澤東時期群眾支出的費用僅僅是購買生活用品,如糧食、蔬菜等,城市居民的住宅是公有的,僅支付很少一點房租;而改革開放以來“住宅貨幣化”,人們住房要購買,房租不斷上漲:毛澤東時期醫療費用很低,工人實行公費醫療,農民實行合作醫療;毛澤東時期的教育也基本上是免費的,而現在的都實行了“市場化”,“產業化”,醫院、藥品生產和教育單位,需要自己養活自己。這樣,人民群眾的消費支出中,大大地增加了房費、醫療費和教育費用的支出,而且流行的口號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從很小就開始請家教等等。毛澤東時期根本就不存在這些支出,與改革開放以來時期的消費支出存在著巨大差別,兩者能夠直接比較嗎?說“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長7.5%”,符合實際嗎?這種統計不是謊報“軍情”,隱瞞真相又算什么?!
三,用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編造統計數據
《圖表》為了宣揚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成就,不惜運用資產階級經濟理論設立的統計指標體系,編造毛澤東時期的數據。
毛澤東時期我國的經濟統計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設立的,根本沒有國內生產總值、三類產業之類的指標?!秷D表》為了宣揚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成就,編造出197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等數據作為基數。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認為,經濟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與資產階級經濟學認為經濟就是“賺錢”、賺紙幣,兩者有本質的0別。因此,在毛澤東時期的統計指標體系中,根本沒有國內生產總值、三類產業之類的指標。
毛澤東時期的統計指標體系中,最重要的經濟指標是社會總產值、工農業總產值等指標,反映的是工農業物質產品的生產變化情況,根本沒有以紙幣收入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更沒有三類產業的劃分。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的基礎。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指出:“-----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馬恩選集》第二卷 第574頁)列寧的說法是:“馬克思-----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來-----并把它當做決定其余一切關系的基本的原始的關系。”(《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6頁)因此,毛澤東時期的主要經濟指標就是物質產品的生產,工農業總產值、社會總產值等指標就成為主要經濟指標,根本就沒有按照紙幣收入(支出)統計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標,更不可能把產業劃分為三類產業。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第三產業”。馬克思主義把物質產品的生產稱為產業,而政治、文化等領域的活動,根本就不屬于經濟領域的活動,根本就不是生產,怎么可能存在所謂的“第三產業”呢?怎么可能把政治、文化等部門的收入納入國內生產總值呢?而《圖表》居然編造出了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絕對數為3678.7億元,第三產業絕對數為905.1億元。由此可以編造出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內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產值的增長速度。
《圖表》否定了毛澤東時期按照馬克思經濟學理論設立的經濟指標體系,根據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編造了1978年以前根本沒有的國內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等指標,是嚴重的錯誤,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統計學的背叛。
《圖表》中類似的事例還有一些。如“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等。毛澤東時期養老、醫療基本上是由勞動者所在的單位承擔,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保險”業?!秷D表》沒有1978年的“保險”數據,竟然采用1989年和1994年的數據作為基數,與2020年的數據進行對比,表現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這在統計學也上是造假。
四,掩蓋我國當前經濟存在嚴重的危機
《圖表》為了宣揚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不僅掩蓋了毛澤東時期經濟發展的真正的偉大成就,也掩蓋了當前經濟發展存在著的嚴重問題。
前不久我寫了《發展才是硬道理批判》的文章,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著嚴重危機,這些帖子在有些地方被網管屏蔽。文章指出,自2008年爆發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急劇下滑,由兩位數降至7%、6%等,而且是在“賣祖宗地”、“吃子孫飯”和大量發行紙幣的條件下發生的,這是客觀事實。其實早在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 中共十九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9日在介紹如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時表示,中國要重點防止‘明斯基瞬間(時刻)’出現所引發的劇烈調整。”(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周銳)“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擔負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政治責任提出了明確要求。”(2019年4月3日 學習時報)一個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提出要防止“明斯克時刻”,一個是總書記提出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而國家統計局提供的圖表卻沒有一點反映,這不是謊報“軍情”,隱瞞真相又是什么?當然,在紀念建黨10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必須把新中國的成績說夠、說透,但是,《圖表》不僅不報毛澤東時期的偉大成就,只報改革開放以來的“喜”,而不報憂,隱瞞真相,欺騙廣大群眾。這還有一點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精神嗎?
我作為一個具有近7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五十年代的經濟學大學生和專業從事經濟學工作的工作者,認為自己有義務、責任把《圖表》中存在著的問題嚴肅地提出來。我曾經以“迎春”的網名寫過大量文章,批判當前流行的現代西方經濟學,如說現代西方經濟學不懂資本、貨幣、經濟、生產等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反復批判國內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等指標的錯誤,批判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把消費(包括政府消費)直接列入生產總值等等。這里再次批判《圖表》,希望能夠把我對《圖表》的批評發表在《求是》等公開刊物上,發動群眾進行批判、探討,以求得科學的、符合實際的認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wyzxwz1226)
